不知道你们家孩子是不是也这样,睡觉很不「老实」,360度转着睡,从床头滚到床尾,一会儿头朝上一会儿头朝下……
搞得一晚上大人也睡不好,一会儿被踢肚子,一会儿被踹脑袋,睡得直崩溃!
没好气的坐起来找娃,又直接被娃各种奇奇怪怪的睡姿,逗得哭笑不得!

反正我家娃小时候就这样,分床前,就没一天能安安安心心一觉睡到自然醒。
也听过身边的朋友吐槽,有时半夜睡得正香时,被娃踹醒,真想打他几下。
其实呀,孩子看上去的「不好好睡觉」,满床滚来滚去,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在用他们独特的方式,给家长发出信号,传递信息,这时你可别嫌烦。

最让美国人不放心的一支军队:纠结的台湾军!
百度 流动人口在户籍迁移意愿上具有多样化的选择,不同特征的流动人口其户籍迁移意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个体特征中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本地滞留时间和户口性质,家庭因素中的在迁入地家庭相对经济地位、同在此地家庭成员比以及家乡田地情况,流出地和流入地特征以及社会融合程度等都对其户籍迁移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不少家长会奇怪,自己睡觉,一般是睡着前什么姿势,醒来后还是这个姿势,像睡个假觉。
但孩子就不这样,睡着后像个「小陀螺」,满床转~
先别急也别慌!这种情况,可能孩子是在经历重要的「成长高峰期」。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孩子早期的认知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感官和运动系统的互动。
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孩子白天的活动、感官接收到的信息,等到了晚上,他的大脑和身体还会悄悄的「加班工作」。
特别是在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比如:
·学翻身、坐、爬、走的阶段;
·学说话,语言突飞猛进期;
·刚上幼儿园,换新环境时;
·白天刚Get了新技能,学会了爬、站或是跑跳等技能。
这些时候,白天娃在努力学习和成长,到了晚上睡觉,身体和大脑也会「继续升级」,躺床上翻来滚去的。
知道了这些,以后看到孩子满床滚、睡相差,可别再抱怨了,心里安慰自己:“孩子这是正在成长”。
![]()
二、孩子在寻找「安全感」
你有没有留意到:孩子除了满床滚来滚去,还特别喜欢「挤着」大人睡?
本来他那边有很大地方,可就是始终贴着你,只要你一翻身,或是往边上挪一点,他的小脑袋立马跟着挤过来。
我家娃七八岁时,跟爸爸睡就这样,每天都把爸爸挤到贴着床边睡。
他半夜总迷迷糊糊的用胳膊摸着找,摸到就跟着挤过来,然后像个小树袋熊一样,胳膊腿儿还得压爸爸身上。
这种看似哭笑不得的场景,其实是孩子在用身体发出信息:“我需要你,我需要安全感。”
依恋理论,也认为:孩子在半夜,最容易感到孤单和害怕,只有贴紧爸妈,他们才能感到安心,踏实下来。
尤其当孩子在经历一些比较大的事情时,比如:和妈妈分开、刚上幼儿园、搬了新家等。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喜欢贴着你、黏着你睡,甚至钻入你怀里,别再把他推一边,不妨抱着孩子睡,直接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要知道,父母每一次的温柔回应,都是在孩子心里,筑起一座「安全小屋」。
![]()
三、孩子的情绪在「找出口」
有时候孩子睡觉时满床乱滚,也可能是在用身体表达情绪。
孩子由于一些事情,白天情绪波动大,比如:
跟身边其他孩子抢东西;
被老师或家长批评,心里有委屈;
看过比较刺激的动画片,情绪兴奋、害怕或者难受……
那到了晚上,孩子就可能睡不踏实,很容易出现「满床滚」的现象。
这叫做:日间情绪夜间释放。
当晚上睡觉时,床上滚来滚去、踢被子,大喊大叫说梦话,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白天的情绪及时释放。
这个时候,孩子是需要被支持、被理解和被温柔安抚的,千万别责骂训斥孩子。
![]()
四、孩子睡眠节奏或睡眠环境「出了问题」
想要孩子安睡,睡眠环境很重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节奏和习惯也重要。
但若是这些让孩子感觉舒适的外界条件,出了问题,孩子也会因为不适应而睡不踏实。
① 房间太闷太热,孩子烦躁
就比如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都三十几度的高温,晚上就可能又闷又热睡不好,孩子就会翻来覆去的睡不踏实。
② 被子太厚,或是床铺不舒服
室内温度高了,还给孩子盖厚被子,或者因为一些其他做法,让孩子的床铺不舒服,也会影响睡眠质量,睡的滚来滚去~
③ 环境太噪杂或者光线明亮
比如家里有了人吃饭聊天到很晚,或者开着灯,总有声音和亮光,也会让孩子睡的滚来滚去。
④ 晚饭吃得不合适
孩子晚饭吃不饱会饿的睡不好,吃得过饱,也会因肚子胀不舒服而睡不好。
因此这点也要多关注,晚饭给孩子吃得合适,会让孩子睡得更好。
总之,如果是因为睡眠节奏或环境方面的原因,对应做好缓解就好。
![]()
写在最后:
简·尼尔森说过:孩子所有的行为,其实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需求。
所以,养育孩子,不仅要看到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更要看到行为背后的信号,并正确解读,然后帮孩子解决掉!
你家孩子睡觉「老实」嘛,前面这几种情况,经常是哪种在作妖~